台媒曝疑似台情报资料再次被外网公布,“首批资料已售出”******
【环球网报道】岛内亲绿媒体18日报道称,有军事迷在海外网站发现有人兜售台湾的情报机构机密文件后,今天(18日)凌晨该网站公布更多台湾内部文件,此次疑似是台军情驻外单位与所谓“友邦”人员往来餐叙、情报搜集整理的定期汇报等资料,黑客开出10G资料要价15万美元,并称首批资料已售出。报道称,台法务部门“调查局”先前虽宣称掌握有关资讯,但仍未公布相关侦办细节。
据《自由时报》18日报道,有军事迷16日在外网发现有人兜售台湾情报机构的机密文件,兜售文件中针对人员家庭背景描述完整,资料10G要价15万美元,更宣称“有足够的钱,可以提供更多”。
报道称,该网站18日凌晨披露的资料包括军情工作的单据,以及类似情报人员每周汇报的表格,甚至有搜集整理“友邦”军事演习动态的规划细节。
报道还引述发现此事的资深军事迷马兰(化名)的话称,这个网站明显注意到台湾已经报道此事,刻意在18日公布更多信息。
此前,岛内不断传出民众个人信息在网上被售卖或被公开的消息。
去年10月,台媒曾曝光有人在海外论坛上兜售20万台湾民众户政资料,包括人口记录、兵役记录、教育记录、家庭住址等详细个人情况,并宣称手中握有全台2300万民众的个人信息,只要花钱就能买到。发帖人还备注称,所有资料全部来源于台当局政务部门户政官网。台湾“时代力量”“立委”王婉谕、邱显智去年12月9日曾举行记者会,称台行政机构至今未有积极作为,要求尽速展开调查。
就在本月14日,中时新闻网等台媒又曝光,中华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疑似被黑客攻击,旅客资料被发布到网上,黑客甚至公布政商高层、民意代表、知名艺人的个人资料,其中包括民进党领导人赖清德、台积电创办人张忠谋、交通部门负责人王国材、外事部门负责人吴钊燮,以及艺人林志玲、徐若瑄等。(环球网)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中国蚕业科学研究世界领先 “超级蚕”育种计划启动******
中新网重庆12月20日电 题:中国蚕业科学研究世界领先 “超级蚕”育种计划启动
中新网记者 钟旖
“我们正着手启动‘超级蚕’育种计划,希望以育种上的跨越,助推蚕桑产业实现向仲怀院士提出的‘重回经济发展主赛道’。”在实验室内忙碌的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代方银教授近日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这是中国蚕桑学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2022年已接连发布多个重要成果。10月,代方银团队完成种质资源“千蚕基因组计划”,发布世界首张“家蚕超级泛基因组图谱”,率先创建“数字家蚕”基因库,将中国蚕学研究推进到分子设计育种阶段……中国蚕业科学研究持续保持世界领跑地位。
图为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代方银在实验室内指导工作。 周毅 摄这样的成果何以取得?窥一斑而知全豹,代方银向记者谈起从事家蚕遗传学研究的30年。
代方银1969年出生于贵州一个农村家庭,亲身经历磨砺,让他深知“农”为民之本的重要性。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他主动选择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与西南师范大学合并为西南大学),并于1993年毕业留校,在现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南大学蚕学与系统生物学研究所所长向仲怀及前任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鲁成的培养下,从事家蚕种质资源保护和研究,为蚕学发展执灯前行。
“当时,身边人都说我‘掉进了苦海’,但我并不觉得。”代方银介绍说,保护家蚕品种资源,是所有家蚕研究的基础。为保存好蚕品种,彼时他常年待在西南农业大学家蚕基因资源库内,像养育孩子一样照料蚕宝宝,同时收集、鉴定、诱变及定向改造家蚕。
至世纪之交,资源库内蚕的品系数从前人积累的300多种增至700多种,西南农业大学正式宣布建成世界最大家蚕基因资源库。目前,这一被誉为“蚕宫殿”的“世界第一库”已占据领先地位20多年,保存着1100余种家蚕品系活体,为后期开展育种研究奠定雄厚基础。
蚕,中国从古至今最主要的经济昆虫之一,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立下汗马功劳。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家蚕育种遇到瓶颈。传统育种方法的局限性令家蚕的品种、产量、性状无明显改善,严重限制了蚕桑产业效益的进一步提升。
图为家蚕生命周期各阶段丰富的表型多样性。 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供图代方银认为,培育高产、优质、高抗、具有特殊性能的高价值蚕品种是家蚕育种的重要方向,而为“育种”破局的前提是摸清影响家蚕育种性状的基因状况。2019年代方银团队全面启动“千蚕基因组”计划,历时4年出炉“家蚕超级泛基因组图谱”。
据介绍,团队对主要来自“蚕宫殿”中的1078份蚕种质资源进行了深度测序,囊括了目前最全面的家蚕和野桑蚕基因组信息,是迄今全球动植物中最大的长读长泛基因组。简单来说,通过这张图,科学家可以像“查字典”一样去对接表型和基因组密码。
“这一成果将开启分子育种新纪元。”向仲怀评价说,如果说以前鉴定特定性状的基因或其因果变异犹如“大海捞针”,现在可谓是“瓮中捉鳖”。超级泛基因组提供了“精细网格化”的“坐标”指导,行家里手可以根据育种目标,结合基因组选择、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等分子育种手段,实现设计育种。
从发展建成世界最大“家蚕基因库”到主持完成“千蚕基因组”计划,再到充满期待的“超级蚕”育种,代方银把其科研之路归纳为“三部曲”。他畅想,随着蚕桑基因组生物学成果向应用开发推进,现代蚕桑业实现转型升级后再次大力造福人类,不仅为乡村振兴、生物经济等提供新的供给,也可在医学、材料学等有关国家战略需要的核心技术领域迸发出新的作用。
年过五旬,身兼教学、科研、管理等职的代方银觉得自己的时间愈发宝贵。他坦言,“超级蚕”的设计育种之路或将面临曲折,但只要道路是正确的,就不怕用长期的实践来检验,要努力去实现。
“科研的本质就是有需求导向和时代特征的创新,而创新就是发现未发现、揭示未揭示、创造未创造。”代方银告诉记者。(完)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 [责编:天天中] 阅读剩余全文() |